第59章 因由-《工业之动力帝国》
看着梁远的嘴角隐含笑意,孙卓霖以为梁远彻底弄明白了麦道主动上门的意思,轻笑着继续说道:“所谓神仙打架,小鬼遭殃,八十年代初,波音和麦道争斗得如火如荼,在全球航空工业界各施手段合纵连横,那会连改开不久的共和国都差点跟着倒霉。{3w.”
“这话怎么说?”难得有听到波音,麦道这等规模大公司古老八卦的时候,梁远自然好奇心高涨。
“那会正赶上共和国生产的md82客机申请faa适航许可,作为麦道一直以来的老对手,波音自然对麦道的心思知之甚深……。”孙卓霖在波音高层任职多年,对波音的种种内幕自是信手拈来。
当时的波音在美国舆论界大放谣言,说麦道的生产线转移中国成本降低之旅彻底失败,共和国吴淞厂为麦道所造的雷达整流罩、客机尾门等部件都丢在长滩的废弃件仓库里。
既然中国连合格的零部件都造不了,波音言下之意就是送审的md82客机压根就是美国原产,麦道为了股市利益勾结中国造假。
毕竟一旦麦道的降低成本计划露出曙光,对于当时疲软的麦道股票绝对是个巨大的利好消息,搞不好麦道就此翻身也未可知。
“波音同共和国西飞合作失败,当然也不希望麦道能借力于中国市场,只要中国生产的产品不能通过faa的认证,麦道的十年谋划自然尽数付之东流。为了打击麦道,波音动用自身的影响力在faa的适航认证上重重设卡,最后还是当时时任麦道中华区总裁的岳昆波,通过白宫高级顾问把门路走到里根总统头上,中国产的md82才得以成功通过faa的适航认证。”
“大少,这次麦道主动和我们接触,找上门的麦道代表就是岳昆波。”
还未等梁远答话,梁海平忽然问道:“孙总,你看这个岳昆波能否挖到商飞来?”
“海平目光真是敏锐,自七十年代起。岳昆波就一直在亚洲工作。先不说其对亚洲地区所有营运中的航空公司了如指掌,麦道在共和国的合作项目也是此人一手促成,如果真能说动其到商飞工作,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是我们的大助力。”孙卓霖点头说道。
“大少应该知道。虽然国内改开已经接近十年。不过受多年冷战影响很多领域依旧讲究政治挂帅。对外联络上磕绊不断,特别是客机这种高端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更是如此,麦道同共和国之间的合作若非有岳昆波在期中全力调和。能否发展到今天的地步还在两可。”
“听老孙这么说,这人还算念旧,只要锄头使得好,这个墙角倒是值得一刨。”梁远笑着说道。
在八十年代,对待共和国的态度上,海外华侨大部分可以分为两类,中立、仇恨,真正抱有亲善态度的,早在数十年前就回去建设新中国了,就算当时因缘错过也是少数而已。
岳昆波的所作所为虽然是基于麦道立场的双赢,不过在彼时的华侨堆里已经很优秀了,在后世,连李同学之类的嘴炮流都能算上爱国,岳昆波完全可以称作表率。
“麦道找上门,应该是对mbb还有着什么想法,cmb宇航现在完全可以称之为联邦德国的企业,而有我们在中间做缓冲,麦道可以光明正大的弄出类似当年的那种提议,只要能勾引德国人成功,根本不用考虑英、法在其中搅局。”梁远沉吟着说道。
“cmb宇航我们出资六亿美元,mbb出资六亿美元,联邦德国政府的贷款至少也有六亿,眼下mbb和英国肖特谈得热火朝天,一旦mbb收购肖特成功,英国政府对肖特航空的注资至少也有六亿美元,这么算来mbb短时间内可以影响掌控的资金最少都能超过二十四亿美元。”梁远用手指轻轻敲着身边的沙发扶手。
“若是再压榨一下英、德两国政府,凑到三十亿美元也不是什么难事,眼下全球航空工业界手中随时能拿出这等金额的财主可是不多呢,难怪老周说我们是麦道的救命稻草。”
“大少果然一点就通。”周远航伸出大拇指晃了晃。
“前些时《国际航空工业》上的文章,麦道新开发的md11三发宽体客机首飞后麻烦不断,虽说不会影响交付使用的日期,不过就麦道目前所发布的千公里/座的油耗来说不太乐观,波音正在推动etops的条款改革,以便使双发结构的大型客机具备越洋飞行的资格。”
“虽然麦道全力阻止此事,不过随着航空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和各大航空公司推波助澜etops的条款改革最迟明年也会通过,对于md11来说这将是一个无比糟糕的消息……。”看着梁海平还有些迷糊,周远航仔细解释着麦道来访的真正意图。
etops全称为双发动机飞机延伸航程运行,是指飞机的运行航路上任何一点到合适备降机场的距离超过60分钟或超过180分钟的飞行。
在确定航线时,假设飞机在标准条件下以一台发动机工作时的巡航速度安全飞行60分钟,即表示该机型通过了etops60的验证,换句话说就是此型飞机执飞的航路上,任何一点距离最近备降机场的航程不可以超过60分钟。
在实际飞行时,etops的能力越强,代表着该机种可以适应的航线越多,毕竟受限于地理条件,在越洋飞行时飞机可以用来备降的机场少得可怜。
在国外,etops也被航空界戏称为“enginesturnpassengersswim”即:发动机要转动,否则乘客就要游泳。
etops条款建立的目的出于对航空旅客安全的保护,在航空发动机技术大发展之前,执行越洋飞行的多为四发客机,除了当时航空发动机推力有限这个因由,多发在安全备份上的优势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。
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航空公司越来越高的经济性要求,执飞越洋飞行的大型客机从四发慢慢的变成了三发,虽说麦道在设计超远程大型客机上远比德国人聪明,没有钻进四发这个大坑,不过麦道依旧错估了航空发动机技术进步的速度,八五年对于麦道生存至关重要的md11宽体客机立项时,麦道错误的选择三发,结果一念之差万劫不复。(未完待续。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