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七十三章 生死一线终相见-《一品仵作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姚仕江猛地醒过神来,眼底迸出惊喜的光彩,连声叩谢,“下官领命!下官必不负侯爷所托!”

    百官看着姚仕江起身退出大殿,艳羡不解者甚多,不知今夜是哪阵风吹到了姚仕江的头上,竟让他得此重用。

    镇国公端量了元修一眼,多年不问朝事,眸光依旧炯亮。眼下盛京大乱,各方暗桩难保不会趁机而动搅乱时局,晋王和谦公子一党曾在青州设有的堂口,胡人也曾在青州活动,圣上在青州应该也有暗桩。如今圣上虽弃半壁江山而去,青州的人未必就撤了,且晋王一党尚未肃清,青州的形势十分复杂,辽军如若进了青州,盛京这边就很难掌控了。越州离盛京近,没有青州那般鱼龙混杂,辽军在越州要容易掌控得多。

    可即便如此,也不是没有生事的可能,那么命谁办这差事最合适?

    姚仕江卖女求荣,必怀谋求高位之心,奈何使尽手段,反落得受尽屈辱的下场。正当此身在泥沼之中时,忽得重用,怎能不效全力?他到了越州,绝不会受州官及各路人马的贿赂,必当一心办差,以求一雪前辱,日后高升。

    镇国公心中五味杂陈,修儿以前不愿理会朝事,而今用起人来,倒是尽得御人之道的精髓。且这孩子的心思已深得连他都捉摸不透,他只能看出他用姚仕江的真意,却想不通他留下辽军有何用意。

    依他戍边时的做派,辽军哪里能活?

    唉!

    镇国公今夜已不知叹了几回气,叹声刚落,只听殿来传来匆匆的脚步声,一抬头便看见两个中年武将披甲进了殿来。

    来者不是别人,正是元修的两位舅舅。

    “修儿,灵柩备妥了,停放在相府的灵堂里。”二人进殿之后面有凄色。

    元修却似已经麻木,立在御阶之上动也不动,华家二子华廷武见了之后面色沉了沉,刚要开口便被其兄华廷文按下。

    “修儿,家仇要报,但你外祖父尚在圣上手中,不可不救,否则你娘在天之灵难安。”华廷文言外之意是此时救人要紧,不必急着去灵堂。

    华廷武脸色难看,扫了兄长一眼,怒意皆在眼底。话何必说得这么温和?要不是这孽障,元华两家何至于落得今日这般下场?这孽障害得外祖父被绑出城,父亲惨死城下,母亲身首异处,嫡妹跌落城楼……难道还要给他好脸色?

    华廷文摇了摇头,暗打眼色,逼其忍怒,不可多言。圣上已弃半壁江山而去,江北这半壁江山日后谁主,难道还用多问?修儿戍边十年,深受江北百姓爱戴,又有西北三十万狼师效忠,除了他,无人能坐稳这半壁江山!今日他们为长,明日兴许便是臣,这金殿之上百官面前,有些话已不能说了!难道看修儿这副深沉之态,还看不出他遭此变故,性情已与从前大不相同?

    “方才接到军报,元隆帝往南去了,算算时辰,应出城三十余里,离江北水师大营很近了。”元修仿佛没看见两个舅舅之间的眼底官司,他遥望殿外,眸光幽沉,话语缓而凉。

    “那还不快派人飞鸽传书西北军驻营,命大军拦住圣驾?我这就率龙武卫出城追赶,前有西北军,后有龙武卫,中有骁骑营,不信拦不住圣驾!”华廷武不顾兄长阻拦,急声献策,大有元修出兵迟缓之意。

    元修眉峰压着,似黑云压城,风雨将至,“拦住又能如何?骁骑营敢不顾季延的性命,还是舅舅敢不顾外公的性命?舅舅莫要忘了,西北军的抚恤银两是何人贪去的,又是何人查出来的,元隆帝善于笼络人心,江北水师军中又有一智囊军师,西北军的将士皆是血性儿郎,必定让路放圣驾南去。至于舅舅……”

    元修冷笑一声,“只怕舅舅领兵而去,裹尸而还!”

    华廷武一惊,这才想起抚恤银一事虽是元相国之意,但华元两家一体,华家自始至终都是知情的,且从中贪了不少好处。

    “那、那你有何良策?”

    “外公对南下大有用处,性命无忧。元隆帝带着百姓南下,大军走不快,行军时日颇长,我自有长久之计,不劳两位舅舅操劳。眼下大火烧城,百姓惶惶不安,元隆帝及晋王一党在城中的暗桩未必全都撤了,难保不会有乱党趁城中大乱之时生事。两位舅舅不妨率左右龙武卫修固城门,重建官邸,维持城中秩序,早安朝廷大局。”

    此言有理,但华廷武仍对元修不肯直言有何良策之事心怀不满,刚要追问,又被兄长暗中压了下来。

    “好,你戍边十年,论用兵之策,舅舅们皆不如你,那一切就听你调遣了。”华廷文语气温和,应下之后便抱拳告退,“眼下城中大乱,是该先稳住城中局势,事不宜迟,我们这就去!”

    华廷文言罢,不由分说便拽着胞弟退出了大殿。

    直到二人的身影没入了夜色之中,连脚步声都听不见了,元修才将目光收回来,淡淡地看了眼殿内百官,眉宇之间微显疲态,“都去吧!帮衬着龙武卫把城火灭了,各自重建官邸,盛京府及五城巡捕司需安抚好百姓,有事可随时报与宫中。三日一朝,各报重建之事。”

    百官纷纷应是,与进殿时的慌乱不同,退出大殿时已然神色安稳了许多。

    深夜传召百官,未道一句安抚之言,只叫百官旁听了一番井然有序的部署,便安抚了百官。这行事果断之风,御下善用之能,若是早肯用在朝事上,或许大兴的江山今日已是另一番景象。

    镇国公今夜已不知叹了几回气,百官都告退了,唯独他还留在大殿之上。

    元修拾阶而下,直到此时才向恩师施了一礼,道:“天色已晚,学生命人送恩师回府歇息,季延之事切莫忧心,一切交给学生。”

    “老夫信你,你只管放手一搏。”镇国公道。

    “……谢恩师信重!”元修再施一礼,恭谨如前,却郑重许多。

    镇国公摆了摆手,“老夫年事已高,但镇国公之名也是当年沙场上拿战功换来的,还是有些旧部记得老夫的。如有需要帮衬之处,切莫不提,自个儿担着。”

    元修未起身,只道:“恩师在,便是帮学生的忙了。”

    镇国公见他还是那倔脾气,心下既气恼又心疼,想要训诫几句,发现元修久不肯抬头,细观之下才发现他脸色霜白不似人色,不由惊问:“你可是受了内伤?”

    自进殿后,他便一直立在高处,金玉明珠,宝光辉映,衬得脸色尚有几分神采,哪成想他竟是强撑着!

    “可有传召御医?”

    “学生尚有一事没安排妥当……”

    “胡闹!”镇国公斥责一声,一扫殿内,对孟三喝道,“还不去传御医?”

    孟三长舒一口气,感激地冲镇国公抱了抱拳,麻溜儿地退出殿去传御医了。

    殿中静了下来,镇国公见元修不吭声,心知他脾气倔,自己还不如早些回府,让他将事情安排妥当,也好早些让御医诊治。

    镇国公走时没让人送,只摆了摆手,出殿时似真似假地道:“御医诊完脉,让他去国公府里回禀老夫一声,你要是不肯好好听御医的,老夫明儿就修书一封给西北的顾老头儿,日后就由顾老头儿管教你,老夫不管了!”

    元修望着老者离去的背影,一时间神情恍惚,仿佛想起西北。他一生两位恩师,一是启蒙恩师镇国公,一是西北老帅顾老将军,二人本无交集,他成了天下名将之后,两人便常有书信往来,争论他究竟是谁的学生。这磨嘴皮似的书信一直来往了数年,年年都是那些话,直到他班师回朝……

    今夜想起太多西北时的事,唯独这桩令男子的脸上添了淡淡的笑意,“学生听恩师的就是,还请恩师切勿修书给老将军,学生近日实在挨不得军棍了。”

    镇国公脚步没停,一路拾阶而下,身影远去,骂声喃喃,“这顾老头儿,就知使军棍!改日回朝……”

    改日回朝,江山已改,这天下恐再无人敢罚他军棍。

    老者的声音随风散了,巍巍金殿,宫门九重,男子披着华氅静静地立在庙堂高处,再难望日暮关山西北之远。

    夜风高起,吹来一截衣袖,有人尚且候在殿外。

    那人正是被元修一同传召进宫的禁卫军小将。

    元修瞥了那截衣袖一眼,转身回殿,声音传出殿去时已闻之淡漠低沉,不复方才神采,“进殿来。”

    那小将迈进金殿时见元修背对殿门拄剑而立,背影挺拔,令人不由自主地心生仰望。

    “姓氏门庭。”元修问。

    “末将沈明启。”小将恭恭敬敬地跪答。

    元修闻言回首,“你与安平侯府有何姻亲?”

    安平侯世子名叫沈明泰。

    小将却笑了笑,笑意冷嘲,“回侯爷,外室所出无名无分,末将不敢高攀安平侯府,不过是在禁卫军中领着微薄的俸禄奉养祖母和娘亲,过平常日子罢了。”

    往事不曾多言,身世已然明了,元修将沈明启的神态看在眼里,淡声道:“本侯有一事差你去办,如能办好,日后不必认祖归宗,大可自立门户,祖母和娘亲诰命加身也不是不可能。”

    沈明启闻言,猛地仰起头来,眼底迸出狂热的惊喜,随即俯首道:“但凭侯爷差遣,末将万死不辞!”

    “附耳过来。”

    沈明启一愣,起身近前。

    宫灯煌煌,二人抱影,御阶扶手上精嵌的夜明珠荧煌耀人,沈明启瞳仁微缩,目露惊光。

    元修言罢,负手淡道:“准你便宜行事之权。”

    沈明启急忙敛神,跪下领命,“末将谨记在心,必不负侯爷所托!”

    元修抬了抬手,神色淡漠,沈明启却步而退,也办差去了。

    元修背对殿门,春寒难透氅衣,男子拄剑而立之姿却如山石将倾。

    一阵南风入殿,捎来血气烽烟,灯影悠悠,走马灯般来回掠着,摇摇如云林,空幽似大梦,一梦边关,一梦京城。

    元修扶住宫栏,稳住摇摇欲坠的身子,回头望了眼殿外之南。南天烧红,烽烟漫漫,城外山河目所难及,故人绝音耳力难闻。

    他却似有所感,忽觉心口痛如锥刺,一口腥甜溅在宫砖上,天地倒转,殿梁高似云天,云天之远,远在伸手难及之处。

    阿青……

    “慢!”

    三十里外,一声急喝惊破长夜。

    呼延昊急奔出屋,眼底充血,脚步似风!屋前的青砖被生生踏裂,他在掠向南墙的半空,三丈之地,数步之隔,却成了此生最难到达的远方。

    她太过刚烈绝决,不给自己留一分的生机,也不给他留悔恨的余地。

    然而,他终是悔了,懊悔的滋味蚀心蚀骨,满腔焚急皆化作一念——慢!慢!

    然而,世间一切皆慢,唯独她的刀不慢。

    血顺着刀刃淌出,被拂上墙头的春风吹落,落入老院墙下的春土里,却在人的心头溅开,不知痛了谁。

    呼延昊气息一乱,登时从半空坠下,这一坠,他以为要坠进永难挽回的深渊里,目睹暮青从墙头洒血坠下。然而,当他落地仰头,却睹见一叶飘落。

    一叶之轻,轻于鸿毛,一叶之韧,却韧过春风。那新叶逆风而落,落在少女的腕上三寸之处,落时轻如点水,却含雷霆之力!

    暮青手臂尽麻,刀自掌心滑出,一线寒光带血坠落,她倏地睁眼,却不看刀,而是转头北望。

    南墙后倚着一棵歪脖子老树,老枝探墙入院,她望见一树春黄,漫天星子,两袖残红当空,捎来血气烽烟。

    夜深不见春山,山头却堆起火光,铁蹄声踏破村前,惊醒了老村。

    呼延昊望出村头,目露惊光,恍惚间,耳畔响起半夜前在义庄里听见的一言——你与他皆有帝王之志,他给不了我的,你也给不了我。而他给我的,无人能给我。

    呼延昊目光一寒,纵身掠向墙头,伸手抓向暮青!

    却在这时,犬吠鸡鸣,灯烛点起,风声过耳,捎来几句斗嘴的闲话。

    “啧!怎么又这么狼狈?每回遇刺都能把自己搞得如此狼狈,说来也算奇才。”

    “少说一句,你不会死!”

    “嘿!这话越队长听着刺耳是吧?也对,每回她遇刺,您都不在,这亲卫队长当得,也够失职的。”

    “闭嘴!”

    “我说……”

    “杀敌!亦或我先宰了你!”

    “你伤重拖累了脚程,反不如圣上先到,没面子怪小爷?”

    两道人影从暮青身边掠过,直取呼延昊首级!

    院中顿时起了打斗声,胡语呼喝,妇孺啼哭。

    暮青僵住,依旧举目北望,望见来人华袍苍颜,春寒露重湿了肩头,眸深似海,波澜滔天惊破山河。

    “步惜欢……”

    这一唤,声音细微,却仿佛用尽了一生余力,随即便是天地倒悬,暮青眼前一黑,失足跌下了墙头——

    ------题外话------

    上个月底元宝住院,反反复复病了二十来天,谢谢浮熙和梦然妞儿寄来的枇杷膏,不知用量,只小小的喂了一口,第二天就见效了,已收在冰箱里妥善储藏了。

    大家久等了,因为我坚持要把分离的内容写完,所以攒到现在才发,断在这里,知道有人要打我,所以滚走避难……

    最快更新,无弹窗阅读请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