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五十七章 乌拉!-《三国:从隐麟到大魏雄主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他们不是要保证龙骁营的“不败”,而是要让龙骁营一如既往的赢下去,再书写出更璀璨的篇章。

    前段时间,张文远八百龙骁破孙权十万,可谓是又一次把龙骁营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。

    若要再拔高,寻常的小胜已经没啥意思了。

    必须是大胜…

    必须是著名的战役,必须还是后世能为人津津乐道,流传百世的大战!

    便是为此…

    当听说对方有十二万人时,龙骁营的将士们都沸腾了。

    虽然比起张八百破孙十万,好像数字上有些欠缺,但…他张八百破的是步兵,这十二万可是骑兵,此间的含金量可是不一样的。

    一时间,所有龙骁营的将士们都冒出了绿光…

    一个个磨刀霍霍!

    所有人的眼睛更是直勾勾的盯着大帐方向,像是等待着那里发号施令!

    然后便是,如往常一般的——虎入羊群!

    此刻。

    龙骁营的大帐中,陆羽正襟危坐。

    他的左侧是郭嘉与沮授,他的右侧则是典韦、公孙瓒、麴义、夏侯楙等人。

    夏侯渊的四个儿子位列席位的最末,他们刚入龙骁营,按理说,还不能参加如此重要的议事,可架不住,这四位公子武艺不凡,且精通统略…算是被曹休破格提拔担任牙门将。

    陆羽方才提起桌案上的茶盏,轻轻的抿了一口。

    旋即…

    目光坚韧,口中只言出“继续”两个字。

    大帐的中间几名斥候正在匆匆禀报。

    “禀陆统领,信笺已经送抵夏侯将军处…”

    “禀陆统领,西凉军在一个时辰前放弃安定城,孤注一掷朝我军冲杀而来,共计十二万兵马,飞沙走石,狼烟漫天,至多两个时辰,马岱率领的先锋军即可抵达!”

    “禀陆统领,敌军先锋军共计七千人,一半为羌人,一半为高鼻梁、蓝眼睛之人,似乎不是汉人…由马岱统帅。”

    一道道声音传出。

    龙骁营内各个斥候…既分工又合作,打探的情报不同,侧重点也不同!

    故而禀报的内容也截然不同…

    有的探查的是敌人的动向,有的则探查的是敌人的兵种。

    “羌人?高鼻梁、蓝眼睛的人了?”

    主位上的陆羽眼眸微眯。

    说起马超手下的羌人军团,他倒并不陌生…

    别看马超的祖上是伏波将军马援,乃是扶风茂陵的名门之后,可《典略》记载,马超的祖父“与羌错居。家贫无妻,遂娶羌女,生腾”。

    由此可以看出,马超的体内至少是有三成羌人血统的。

    乃至于在古籍中记载的。

    潼关之战后,杨阜劝曹操斩草除根。

    ——“超有信、布之勇,甚得羌、胡心。若大军还,不严为其备,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。”这里的“信、布”是西汉的韩信、英布,都是不世出的名将。

    这是杨阜称赞马超的勇武…

    而“甚得羌、胡之心”则是杨阜畏惧马超身后的势力。

    这是因为…马超那特有的血统。

    当然…

    按照陆羽对马超的认知,除了这支“极致尚武”的羌人外,那所谓“蓝眼睛、高鼻梁”的军队…

    乃是鲜有人知的——“罗马军团”!

    要知道,马超的军队可是深受“罗马”的影响,无论是使用的“标枪”,还是“军阵”…整个马家军中均遍布着罗马的军事思想!

    究其原因…

    是因为马超麾下是藏着一支“罗马后裔”的军队。

    古籍中提到——“超军中多高鼻深目者”!便是说的这支军团…

    而这支“罗马军队”的由来,那就说来话长了…

    得从罗马“斯巴达克斯”那波澜壮阔的大起义开始…

    在罗马史中,斯巴达克斯起义最终失败,而镇压他的是“富有”和“贪婪”著称的古罗马三雄之一的西西里总督——克拉苏。

    就是这个克拉苏在击败“斯巴达克斯”后,面对三雄中的另外两雄,他打算渔翁得利,避其锋芒…

    于是他率军出征东方,准备通过征服东方的游牧民族获得威望、兵员!

    哪曾想,克拉苏低估了东方游牧民族那视死如归的战斗力。

    结果…克拉苏在帕提亚草原的大战中惨败身死。

    但他的手下并没有全军覆没,其中两支败回罗马,而最庞大的一支则被截断退路,被迫向东方继续深入。

    因为没有居所,因为没有粮食,这支罗马军团曾一度成为了匈奴的雇佣兵。

    之后,便是汉征匈奴,匈奴战败,这支罗马军团又、又、又、又无家可归了。

    于是,他们向汉朝的西域都护府请求保护。

    而当时的汉廷相当开朗,兼容并蓄的接收了他们,并且在西域都护班超的要求下,对这支文化迥异的军队给予了极为宽大的处理,甚至允许他们自行筑城驻扎。

    于是…

    罗马人就在河西走廊建立了自己的城市,名叫犁轩…

    这群高鼻梁、蓝眼睛的罗马人就在这里繁衍、生活了下去。

    而这“犁轩城”正是马超的主城…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