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二三章-《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》
第(3/3)页
李时勉在永乐朝就曾经和邹缉,在三大殿灾后,被朱棣钓——勾引出来,上了著名的《奉天殿灾疏》。
奏疏里,描绘了非常凄凉的末日景象,最后得出结论,请还都南京。邹缉不但讨厌迁都,还对马政、朱棣招降蒙古降将,宗教政策引发的修筑宫殿多有不满。
就很难评。】
说罢,光幕很一视同仁的,又把那《奉天殿灾疏》给弄了上来。
朱允蚊才看第一段就笑了,他指着开头道: “好哇四叔,那修后宫疏不知真假,你这修个故宫,不到一根柱子的颜料,就要两万贯钞,骇人听闻!这总不会是那李时勉诬陷胡说,价格人人都知道!
朱横也看得仔细:“山东、河南等地都得吃树皮,卖妻卖子了,这也算永乐盛世?”
/>
他闷闷的想,虽知道定有夸大,但看到这类词语放在自己身上,果然很是难受。
说话间,朱元璋已经读完了,他转而问郁新: “那颜料与宝钞,就是通货膨胀吧?我的大明宝钞那时已如此不值钱了吗?
郁新本来也被开头之语骇住,仔细琢磨,回过味来,恍然大悟: “应当是的,市面上的宝钞太多,钞法败坏,才导致这颜料用宝钞估值,极为惊人,若是以铜钱,恐怕不至如此。
朱元璋喃喃道: “怪不得说,即使老四给他们做工发钱,也无法消化金融泡沫。宝钞离厕纸不远了……
他对朱棣正色道: “你那蒙古降将、乌思藏僧人之举,咱都知道,不必分说,皇城拆迁会有怨言,咱建南京时也这般,我相信你会处理好的。但这宝钞,咱们却得仔细议议,确实是个大问题。
【up对李时勉的奏疏论点基于何处,深表怀疑。
为什么呢?
就在上个月,洪熙元年4月,仁宗干了他任内做的可以说是最最重要的一项政策改革:南北分开取士,南人取60%,北人取40%。
李时勉,江西人,标准南人,他奏疏里会不会对此表达看法,认为违背祖制呢?洪武三十年,虽然爆发了著名的南北榜案,可洪武永乐两朝都是没有分南北卷的。
甚至仁宗不久丧命,他任内这也只是一个构想,需要朱瞻基上位才具体实施。
当然啦,这是up主的主观臆测,毕竟没有奏疏原文,原文在李时勉上呈后就被焚毁了。】
郁新:嗯?嗯?嗯???
郁新惊呼: 这不就是陛下您前段时间一拍脑袋——
将军们惊讶地看着郁新:你是真的勇。
老朱阴恻恻: “原来你们觉得咱是一拍脑袋做出的决定?是觉得咱不会真的搞,还是咱会在你们的反抗之下收回成命?
郁新: “臣……小臣如何敢……小臣的意思是……臣是凤阳人,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家乡,能够有更多的希望……小臣只是觉得,这个问题,会招致朝廷上那些不识大体的南方人,奋力反抗。
老朱哼哼一笑: “咱倒是对南北榜案有兴趣。那南北榜的诞生,不
会是南人欺压北人吧?这才有了咱那不成器的孙儿,与咱志同道合,延续了咱的理念想法。
郁新:咋滴,要怎么欺压?南方学的比北方好,就叫做欺压北方了吗?要点脸!想罢,他又安慰自己:我现在是凤阳人,凤阳!【up对仁宗的治国确实颇有微词。
无论是登基之初立刻下令停止郑和下西洋,还是想要迁都回南京,对外战争的底气不足,亦或者以不要耽误农时为理由拒绝京营兵马依从过去之例轮换操练,所有的政策之弊端,明史已经告诉我们了。】
朱棣两眼一黑: “什么?你在说什么?你刚才一口气念过去了多少东西?我花了多少功夫,做下的这些事情,就被你嘴皮子上下一合,轻飘飘全都说过去了?这应该颇有微词吗?这明明应该彻底否定!
他当场暴怒:
父皇,咱要换世子,这龟儿,咱不要了!
老朱一听到“咱”和“龟儿”,就知道朱棣现在头脑正不清醒着。懒得理这小子。
让他自己冷静冷静。
【而前文提过的,镇守安南的太监马骐一事,能看得出他本质上也倾向于利用太监敛财。但朱高炽在试图挽救大明宝钞的通货膨胀,试图分南北榜,这两件事上,还是可圈可点的。】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