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三二章-《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怎么弄了半天,才有一个成册的小册子送上来?难道那些巾帼们,并不相信这个奖?"

    可是也不对啊。

    若是不相信,怎么会那么多的讨论和展望。

    "这一点,这册子并

    朱元璋愕然:    "还有奏疏?"

    说罢,接了过来,先翻翻那册子,果然有图有字,赏心悦目,简单几页,便将那养蚕技术娓娓说明白了,且还用的是大白话,极对老朱的胃口。

    老朱心里对这“第一位娘娘奖”得主,已经首肯了。但他没忙着说,而是翻了那下边的奏疏。只见奏疏的名字是——《论织造疏》。

    再翻开那内容,写的不多,只是很简单地分析了娘娘奖和戴思恭奖的差别:

    【医者多为儒士,本通文墨,将那知识写成就书乃是极为简单的事情;而普通百姓,无论男女,却空有技艺,而难以将其落笔整理,此为朝廷政策疏漏之处。】

    后边也有写此问题的解法:

    【广派朝廷国子监学生、或当地教谕训导等,为有技艺的百姓,录入技艺,编纂成册,再由朝廷筛选推广。

    但选用录入之

    辈,须得品德高尚,谨防冒名顶替,巧取豪夺之事。】等老朱看完了,朱棣察言观色:    "爹你觉得如何?"

    老朱:    “倒是不错的想法,不过……国子监学生,通阴阳水利的也不多。再什么养蚕织造,他们又懂得什么呢?更别说日前我问了几个教谕,那教谕竟然连当地的事都不知道,惹得我把他痛骂了一顿。像这等教谕,如何能指望他们搞清楚这专业技术?"

    朱棣连连点头,欲言又止。老朱斜眼看他:    “有什么赶紧说。”

    "所以这事儿我与王妃议了议。”朱棣一横心,说了,    “我觉得,还是得让天下的女子能识字读书,才可以啊。"

    当老朱缓缓扣出这个问号的时候,他觉得此时的朱棣,可能不是自己的儿子。

    "你在说什么空口白话?你知道读书要花多少钱吗?笔墨纸砚多贵啊?束修多贵啊?那平民百姓的儿子,不识字,不读书,是因为他们不想识字,不想读书吗?"

    "不是爹你想的那样的四书五经。"朱棣解释,    "是类似那种纺织学校,在教授纺织的时候,学点数学和简易文字便好了。这是安身立命的一项技术,我想,虽然还是会有女子无法去读,但是,也总有些女子能够去读吧。"

    老朱去掉了刚才的那个问号。他承认,朱棣说的有一定的道理。

    朱棣又补充:    "而且,闺阁里识字的、学四书五经的女子其实是有的。只是从没有这种女校,让她们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,至多也就是相夫教子。"

    老朱骂朱棣:    "相夫教子还不够啊?你还想咋滴,你想上天吗?"

    朱棣:    “我的意思是,解放生产力,她们只在家里,生产力是小的,出来了,生产力就是大的!越来越多的人学了东西,我们大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新东西。"

    老朱:    “……这是你的想法还是你媳妇的想法。”

    “我媳妇的。"朱棣,    "当然,也是我的。爹,你知道吗,这几日里我回家,就看见我那不学无术的儿子们,被我那二女儿教数学……"

    他痛骂一声:    "真是不学无术啊!"

    "总之,

    若不是我那二女儿在数学上颇有天赋,他们就得去打扰专研物理学的道衍了。"老朱想了又想,想了又想,还是有点犹豫。

    他也不知道自己在犹豫什么。

    "爹,我是觉得……"朱棣说。

    他回想起了自己回家时候,看见女儿教儿子数学题时,那自信飞扬的模样。

    "小范围试试也没啥,不行再说嘛。以前,那有些钱财的官宦富商之家,不也会将教书先生请到家里,为自己的女儿们启蒙教书吗?"

    老朱叹了口气:    “还是得有钱啊。试点是可以试试的,先往苏浙那富庶织造之地去试试吧,那边应该更愿意接受这些东西。只是笔墨纸砚还是个大问题……"

    朱棣这时笑了。

    笑得像是偷吃了鱼的猫。

    “爹啊,有时候,瞌睡了就来枕头。我那郑和,终于从北平那里赶来了,路上,他碰到了个人,还碰着了个新鲜的东西,那东西,他们叫其为‘黑板’……"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