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因为给华夏内地两个奖的可能性不大。 要么是《无极》,要么是《爆裂鼓手》。 所以,陈楷格在宣传《无极》的时候,多次“分析”《爆裂鼓手》和《那些年》,就差没指着郝运的鼻子说他拍的电影都是垃圾。 这位所谓的大宗师气量狭小的恐怖。 也有人推测,一旦郝运的《爆裂鼓手》越过《无极》拿奖,极有可能会遭到陈楷格的处处刁难。 不过,郝运也不可能因为不想招惹陈楷格而退出柏林电影节。 而且随着《无极》票房高开低走,越来越拉胯,还被很多影评人拿来和郝运进行比较——同年电影,比较在所难免——郝运已经把陈楷格得罪的差不多了。 这个拉胯并不是说《无极》票房很低,恰恰相反,郝运觉得《无极》的票房有点虚高了。 它首周末全国票房达到了7452万元人民币,刷新了《功夫》创造的首周末全国票房6000多万元人民币的纪录。 目前已经突破了1.6亿人民币。 比《那些年》的内地票房还要好。 《无极》的营销做的比《那些年》更疯狂更卖力。 前期,剧组故意低调拍摄,对角色造型严格保密,成功调动起媒体与观众的期待心理。 而当影片进入推广阶段,《无极》则高调出击: 柏林推介会一掷千金、官方网站高调启动、演员造型全面亮相、代表华夏电影出征奥斯卡、成都点映安检严密、改编权花落郭小四、反盗维权誓师会、海选影迷参加首映式…… 还有陈虹、陈楷格的当众激吻。 带着一群明星来个“不到长城非好汉!” 密集宣传犹如海浪,一个浪头未息,下一个浪头又涌来。 观众的期待一次次被调动,好像大坝蓄水,公映后观影热情如同开闸泄洪,转化为巨大的票房利润。 但是高票房却没能为影片带来好口碑。 正因为把期待拉得太高,《无极》在网上几乎是一片骂声。 一位观众尖锐地问:“我很想知道,3.5亿,这么多钱到底花在哪里了?” 好吧,这个其实都不算尖锐。 “电影看到一半,我总算看出了眉目,这部片子,可以改名叫《一个女子和三个飘客的故事》。” 更尖锐的也有。 “无极,又名无聊之极,据说是用黄金堆成的大便,观看者轻则瞌睡,重则呕吐,并拌有骂脏话,暴力倾向等不良反映,而且91%观众都会有上当的感觉。” 面对全网谩骂,陈楷格几乎吐血。 有一次喝酒直接就哭了。 然而骂他的观众实在太多了,他又不可能像告《一个馒头》那样挨个的去告。 所以,他就把气撒在了郝运身上。 说观众都是煞笔,没文化,看不懂有内涵的东西,只能去看郝运的《那些年》这种垃圾。 堂堂超级大导没干过郝运这个小年轻,本身就是一种丢人现眼的事情。 再结合陈楷格的性格,得罪他是在所难免的事情。 第(2/3)页